打破养老信息孤岛,这份研究报告建议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平台
来源:新京报 / 发布时间:2024-06-04 / 浏览量:713
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日前,在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智慧养老50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智慧医养大讲堂第十二期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左美云教授发布了《养老服务数据治理体系的模式和机制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主体之间的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
“数智化技术的渗透应用,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业务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治理,养老行业也不例外。”左美云介绍,养老服务的对象是老年人,老年人具有各类需求,特别是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具备一些特定需求,这决定了服务他们的主体更多样,所形成的数据资源更丰富。然而,养老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低、不成体系,呈现出不集成、不统一和不均衡的“三不”突出问题,导致数据资源价值难以充分发挥,阻碍了各养老服务主体的合作和效益提升,也影响了老年人的满意度,因而亟须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数据资源治理体系,打通不同机构之间的养老数据资源,深入推进数据共享合作。
报告分析认为,养老服务数据协同治理需多方精诚合作,建议加强数据共享。报告提出,养老服务数据仍分散在各个部门和组织中,存在信息孤岛,导致数据利用效率低下。加强数据整合和共享能够打破信息壁垒,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准确性,及时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支持。具体而言,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制定数据共享政策,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和方式。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主体之间的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
报告也建议,在养老数字资源协同的范围上应该从简单的业务互动向建设成熟的数据中心转变,同时在目前集中式治理模式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应当更加注重发挥不同地区间的资源优势互补效应,将更多的服务主体纳入养老服务治理体系中,不断扩大资源协同的范围和内容,增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程度,不仅在地区内形成集中数据中心,又能够在地区间进行项目合作和统一管理,从而尽快向分布集中式及网络式治理模式深入发展,发挥数据资源的集聚和规模效应。此外,还需要政府、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养老服务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主体扮演好自身角色,共同推进数据共建共治共享实践行动。
上一篇:早餐应占全天食物总量的25%至30%
下一篇: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亿人 四类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启动
热门资讯
- 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的通知
- 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陆治原在《机关党建研究》发表署名文章:驰而不息深化纪律建设 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 关爱颈椎,守护“生命之桥”(名医讲堂)
- 夏季也可泡泡脚(中医养生)
- 让长护险照护安稳晚年(无影灯)
- 人社部: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要缴纳3%个人所得税
- 关于遏制养老机构重特大火灾事故,国家消防救援局征求意见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将发布
- 聚焦“老年旅游与康养技术”,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出版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将于6月21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发布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即将发布
- 聚焦“老年旅游与康养技术”,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出版
- 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一瞥
- 日行百分钟,慢性腰痛风险降两成
- 完善数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公布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 “苏青银龄行动”省际对口援助工作启动
- 北京建成322个社区老年心理关爱点
- 中消协将加强“一老一小”消费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