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解码·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满足“老有所养”,如何加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时间:2024-08-01 / 浏览量:724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题:满足“老有所养”,如何加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新华社记者高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占比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比15.4%,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养老服务需求随之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势在必行。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社区居家养老分会副会长郑志刚介绍,新时代以来,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中,民政部门由重视扶持养老机构向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转变。这一养老服务理念的变革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又顺应广大老年人期待愿望,为书写中国式养老温暖答卷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专门提到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相关问题,明确“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在实践层面,“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45亿元资金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选择一批项目地区为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并对各地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给予引导性支持,鼓励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模式。
近年来,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但与居民对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相比,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还有待提升、供给质效也需进一步增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正是直面当前养老服务领域突出问题所作出的关键改革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就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领域规划、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扶持政策,鼓励机构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运营,打造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品牌。同时,要支持“养老+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在郑志刚看来,在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时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居家养老所需要的服务不仅包括普通的生活照料,还涉及医养、康养等众多领域,一些老年人在文化等领域的个性化需求也值得关注。
“我们要切实从老年人需求出发,在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时注意丰富机构类型和层次,下大力度培养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将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服务送到他们的床边、身边和周边。”郑志刚说。
上一篇:辽宁: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
下一篇: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湖南拟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立法
热门资讯
- 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的通知
- 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陆治原在《机关党建研究》发表署名文章:驰而不息深化纪律建设 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 关爱颈椎,守护“生命之桥”(名医讲堂)
- 夏季也可泡泡脚(中医养生)
- 让长护险照护安稳晚年(无影灯)
- 人社部: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要缴纳3%个人所得税
- 关于遏制养老机构重特大火灾事故,国家消防救援局征求意见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将发布
- 聚焦“老年旅游与康养技术”,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出版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将于6月21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发布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即将发布
- 聚焦“老年旅游与康养技术”,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出版
- 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一瞥
- 日行百分钟,慢性腰痛风险降两成
- 完善数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公布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 “苏青银龄行动”省际对口援助工作启动
- 北京建成322个社区老年心理关爱点
- 中消协将加强“一老一小”消费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