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近视防治指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发布时间:2024-06-04 / 浏览量:329
本报北京电 (记者王美华)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针对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提出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手术矫正4种方式。
2018年,相关机构曾发布《近视防治指南》。此次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组织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结合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进展对旧版指南进行修订。
对比旧版指南,新版指南将“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更新为“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提出单纯性近视者不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矫正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儿童青少年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进展的速度、避免近视度数过快增长也十分重要。指南提出,近视的矫正和控制包括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手术矫正4种方式。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提醒,近视矫正手术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术后近视患者眼底的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多伴有眼底的病变,这些眼底病理性改变依然存在,并没有从根本上治愈近视。因此,术后仍要像术前一样注意用眼卫生,有眼底改变的近视者,依然需要定期检查眼底。此外,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等器械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都是控制近视进展的措施,使用后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近视。
指南介绍,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儿童青少年首先要保障户外活动的时间量,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不仅在学校要多进行课间户外活动,而且放学后和周末在家庭主导、家长或监护人参与下积极进行户外活动。
王宁利表示,防控对于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要高度重视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及并发症的治疗,及时实施干预措施,减少致残致盲。
上一篇:青海省民政厅等11部门联合发文 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下一篇:“两癌”免费筛查覆盖北京市常住人口
热门资讯
- 上海:持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7.6万张
- 浙江:1月22日起施行!增进老年人福祉,出台实施意见
- 以高质量康养托举最美“夕阳红”
-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
- 《柳叶刀》子刊发布报告提出肥胖新标准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
- 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计划今年发布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 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管理暨2025年工作部署视频会议
- 2024年全国老年志愿服务暨“银龄行动”十大新闻
- 山西:幸福工程让老人生活更便利
- 北京:五方面发力 持续提升“老老人”服务保障水平
- 视网膜血管“指纹”可预测中风风险
- 老年人冬季开窗通风有讲究
- 北京专家云上会诊新疆罕见病小患者 架起“千里眼” 看病“面对面”
- 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撑起“幸福伞”
- 习近平同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就中摩建交30周年互致贺电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出版发行
- 2025北京两会|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会,委员建言养老助老问题
- 北京市政协委员卢长林:良性资本有利于支撑居家养老健康发展
- 四川成都:客运段“银发服务队”正式组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