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文物修复师坚守莫高窟 60余载为文物“除病患”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高莹 闫姣 冯志军 / 发布时间:2018-09-18 / 浏览量:3528
新闻视频:http://video.chinanews.com/flv/2018/09/12/400/101706_web.mp4
八旬文物修复师坚守莫高窟 60余载为文物“除病患”
【解说】耄耋之年,正是大多数老年人“承绕膝之欢,享天伦之乐”的时候,而敦煌研究院85岁的文物修复师李云鹤却长年奔波于全国各地,为“受伤”的文物做“微创手术”。
近日,记者在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中见到了正在认真工作的李老先生。戴上老花镜,打开照明灯,从工具箱中摸索出趁手的工具,李云鹤眯起眼睛,仔细地看着壁画上的裂痕,端详许久,然后轻轻地开始修复。
李云鹤60多年对文物保护的坚守,只因与莫高窟的一次“邂逅”。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和同学从老家山东出发去新疆的途中,在敦煌停留去看望莫高窟工作的舅舅时,被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挽留,并交予一份“以前国内无人干过”的工作。
【同期】李云鹤 文物修复师
(当时)洞窟的塑像东倒西歪的多的很,另外脱落的壁画好多满地都是,他(常书鸿)说现在就要你保护这些壁画和塑像(行不行),就这样走上这条路的。因为(当时)什么也没有,当大夫你还得有个听诊器什么的是不是,我这给壁画(看病)得有个工具有个材料。474窟那个洞窟里面的壁画病害是特别严重的,你不治它也毁了,常书鸿所长说你就到那个洞窟里实验去。
【解说】就这样,李云鹤从“零基础”入门,一点一滴的学习,一步一步的实验,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壁画修复的办法。除尘、灌胶、滚压、回贴,再到后来的整体分层揭取、搬迁复原,经过60余载的磨练,李云鹤的修复技巧也越来越纯熟。
【同期】李云鹤 文物修复师
我光亲手做的,不是我指导我学生做的话,我(修复了)3000多平方米,将近4000平方米,塑像就500多身。最严重的起甲病害,我要求大家一天最多最多你给我做到0.4个平方就可以了,一个人,因为你做少了,你这个工作就是磨磨蹭蹭的,你做多了就是粗糙的。
【解说】如今李云鹤的徒弟遍布内地多个重点文物保护现场。他认为,只有不断追求更高的技术,才能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将其保护好。已退休20余年的李云鹤和老伴都不愿意离开这里,现在仍喜欢经常来洞窟里看看。受父亲影响,不仅李云鹤的儿子放弃绘画,跟着他学修复技术,他的孙子也在海外完成学业后回到敦煌,继承了祖辈的文物修复事业。
上一篇:百位影视名人书画展人物:马精武
下一篇: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在上海滩演绎“不老传说”
热门资讯
- 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的通知
- 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陆治原在《机关党建研究》发表署名文章:驰而不息深化纪律建设 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 关爱颈椎,守护“生命之桥”(名医讲堂)
- 夏季也可泡泡脚(中医养生)
- 让长护险照护安稳晚年(无影灯)
- 人社部: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要缴纳3%个人所得税
- 关于遏制养老机构重特大火灾事故,国家消防救援局征求意见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将发布
- 聚焦“老年旅游与康养技术”,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出版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将于6月21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发布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即将发布
- 聚焦“老年旅游与康养技术”,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出版
- 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一瞥
- 日行百分钟,慢性腰痛风险降两成
- 完善数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公布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 “苏青银龄行动”省际对口援助工作启动
- 北京建成322个社区老年心理关爱点
- 中消协将加强“一老一小”消费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