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拓展中国画表现领域(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作者:卢禹舜 / 发布时间:2022-04-24 / 浏览量:264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作为一名中国画创作者,我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中国画始终面临如何处理古与今、中与西、传承与创新之关系的考验。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再次引起美术界广泛讨论。当时作为青年画家的我,也进行过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最终,我选择重新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大书”,从中找到了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土壤和源泉。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山水画,浸润着中国文化精神,形成了系统的技法体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澄明的审美意境。纵观历代山水画名作,无不抒发着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情怀和体悟,诠释着中国人的空间意识与精神世界,展示着创作者对笔墨结构的研究和探索。随着时代变化,生活空间在扩展,表现领域在拓宽,如何以更具创造性的笔墨语言传递创作者的所思所感?基于对东北大地自然物象的观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传统山水画的深入研究,我开始尝试超越对具体自然景象的描摹,以线的勾勒和大面积的皴擦、渲染,构成新的语言符号和图式,创作出“静观八荒”系列山水画。这些作品旨在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宏观景象,彰显崇高、神圣、宁静的东方意境。此后,我不断从传统与自然之中汲取创作养分,陆续创作了“唐人诗意”“山海经”等系列作品,借助古代诗文中的浪漫想象,营造理想山水家园,诠释对于宇宙天地的宏观思考和对于诗意栖居的微观洞察。
近年来,在努力探索中国画技法表现空间的同时,我也在进一步拓展中国画的表现领域。在创作中,将传统山水画形式同时代生活、社会发展相结合,以画笔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为创作“乾坤大义”系列作品,我深入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采风写生,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奋斗精神。在绘画中,我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将革命人物融入大美山水,力图展现厚重的家国情怀与恢弘的时代气象。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如何以笔墨表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如何以丹青展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人画卷,成为美术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2015年,由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正式立项,我同许多美术工作者一道,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采风,仅我个人就完成了近200幅“一带一路·人类文明”系列域外写生小品。丰硕的创作成果背后,是我对传统笔墨的不懈探索。国外的建筑街道、人文景观等作为新的艺术主题,对艺术表现形式提出了新要求,传统中国画能否表现好新题材?当饱蘸水墨的毛笔落在宣纸上的一瞬间,我找到了答案。新题材,考验的并非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而是画家驾驭笔墨的能力。水墨是对自然界客观色彩的抽象与升华,是对五色斑斓尽写真景实貌的超越,其呈现的是自然空间与心灵空间的统一。对水墨语言特征的深入思考,使我在创作时更强调倾注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将独具中国画特色的语言、审美趣味与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相融通,充分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而不同、异彩纷呈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同时体现中华传统美学虚静淡远的理想境界。
如今,我们面对的时代主题、社会语境和文化氛围都发生着巨大变化。无论是中国画创作者,还是中国国家画院等美术创研单位,均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如何依托自身优势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提升美术创作研究的质量和社会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持续思考和实践的时代课题。
作为美术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拥抱自然、深入生活、赞美天地、歌颂苍生;要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对于山水画创作者来说,首先要对自我内心世界进行观照和净化,提升个人修养。在此基础之上,以明净、宽阔之心去亲近自然万象,才能达到胸中有丘壑、笔下生山河的艺术境界。对于美术创研单位来说,其承担着引领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重任,承担着培养更多优秀青年美术工作者的重任,承担着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的重任。因此,必须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明确新发展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新发展蓝图。
创作为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我们将以中国精神建构新时代中国美术之路,在守正创新中培根铸魂,向着美术创作的高峰迈进!
(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4日 08 版)
上一篇:画中书香浓(全面小康画卷)
下一篇:墨文生趣 书法传情
热门资讯
- 海口市老龄工作事务中心与广东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 战略合作一-共同打造“银龄幸福卡"服务体系
- 三伏天晒背靠谱吗?
- 习近平主席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引发与会嘉宾热烈反响
- 鞍山灵西社区:打造家门口养老“幸福圈”
- “晚安牛奶”是助眠新宠还是营销噱头?
- 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上线
- 谌贻琴:积极扩大文旅和养老服务消费 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 陆治原为民政部党员干部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器官“年龄”影响寿命,大脑最关键
- 叫停!这项手术不得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 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9万亿元 健康消费扩容升级
-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 民政部:开展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加大老年人消费维权力度
- 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我国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 两部门将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 守正创新 让中医好方变好药
- 小暑:顾护脾胃,静心度夏
- 筑牢健康证这道“防火墙”
- 一场追思会 拳拳念母心
- 健康科普,去伪存真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