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开今——何军委中国人物画作品云上展览

/ 发布时间:2021-03-03 / 浏览量:8507

陈敏菊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2020-09-03

图片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承办单位

启功书院坚净美术馆


媒体支持

中国美术报 今日头条

腾讯新闻 点滴艺术

艺术市场杂志 艺术向导

荣宝斋在线 雅昌艺术网

新浪收藏


策展人

郭 坤 王志英






序 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在这非常时期,医务工作者战斗在一线与病魔展开激烈的较量,我国的文化工作者也没有停下艺术创作的激情,传承着中国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心理健康、和谐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高品味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在此特殊时期,为了使艺术文化传播不受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特此推出《文化自信——艺术名家绘中华·云上展览》,通过线上云看展形式推出知名艺术家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将优秀艺术作品和书画知识引入校园,为广大师生及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多领略艺术名家风采的机会,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作为百年名校设立的专业书画艺术机构,启功书院一贯把“文化意识、学术品味、艺术境界、责任担当”作为开展艺术活动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书院将充分发挥文化品牌优势,积极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

何军委

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苗再新工作室助教,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北京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西城区美协理事, 中国煤矿美协理事,供职于中国美术馆展览部。





图片

何军委作品孙中山与宋庆龄



图片

何军委作品国魂



图片

何军委作品正气千秋



图片

何军委作品郭沫若先生造像



图片

何军委作品黄宾虹先生造像



图片

何军委作品老舍先生和龙须沟



图片

何军委作品磐石气节图



图片

何军委作品磐石气节图



图片

何军委作品齐白石先生造像



图片

何军委作品任伯年先生造像



图片

何军委作品吴昌硕先生像



图片

何军委作品弘一法师造像



图片

何军委作品一花一石皆本色·画僧弘仁



图片

何军委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画僧石涛



图片

何军委作品三百年来无此灯·髡残



图片

何军委作品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朱耷



图片

何军委作品生民



图片

何军委作品和风三月



图片

何军委作品榕阴适雨时



图片

何军委作品红叶题诗



图片

何军委作品庄子梦蝶



图片

何军委作品太白醉酒



图片

何军委作品罗汉图



图片

何军委作品传承须有道



图片

何军委作品蛤蟆仙人



图片

何军委作品松荫畅怀



图片

何军委作品茶能醉人何必酒,书可香我不须花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迎福图



图片

何军委作品喜从天降



图片

何军委作品福到眼前,竹报平安



图片

何军委作品凛然正气,百邪不侵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



图片

何军委作品横剑钟馗图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



图片

何军委作品福到眼前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纳福图



图片

何军委作品松荫钟馗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进士神威图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



图片

何军委作品钟馗读书图



何军委人物画叙事


窦修林


道释与古装人物


何军委在从事当代主流人物画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传统道释与古装人物的创作,某种程度上更加情有独钟。何军委笔下的人物画叙事,历史名人与重大社会历史的主题类题材可谓其时代使命,基层普通民众类则侧重于体验生活,而传统道释神仙与文人高士等古装人物类归属于个性的张扬与意趣的阐释。


何军委之所以以国画之人物画闻名于艺术界,源于文人的本性,源于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震撼,也源于对古代文人雅士家国情怀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国画三大类之中,山水和花鸟是一种出世的心态,讲究个性情趣,要有意蕴、超然物外的境界,而画人物就需有入世的情节,对人物个性和社会时代都要进行透彻的理解。相较现实与主流人物画创作,传统人物更多创作的自由与意趣张扬的空间。


然而,表现传统人物也并非易事,就是如何在古人从技法到审美都已经完备的体系语言中突围而出,如何在程式化经典林立的山峰之中走出一条自己之路。对绘画而言,只需付出勤奋,继承传统并不难,难就难在“变格”创新。艺术家的价值在于敏锐地反映时代审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每个时代都不缺艺术家,但历史记住的只有“变格”创新的人。搞噱头,爆走光等无缠头行为,只是后现代艺术界的嬉皮士。故“变格”创新不是艺术家的自说自话或特立独行,而是时代审美意趣的体验。


即艺术家作品价值的高低,衡量的标准在于人民大众接受的程度。因人民大众接受的程度有滞后性,带来杰出艺术作品的价值往往被逐渐发现而货币表现水涨船高的进程。逆向思维,就是同时代的人与后人对艺术家“变格”创新的图式师法越多,笔墨意趣欣赏消费越广,艺术作品的价值就越高。艺术讲究原创,师法与消费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不是归他者所有,而是涓涓细流汇聚到原创艺术品上,其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确认,这就是艺术品传世的魅力所在!


在传统人物类创作中,何军委尤其喜欢画道释与古装文人,因为这类人物文化积淀深厚,民众接受的程度比较高,不存在艺术符号在文化领域重新解读的需求。而困难之处恰恰就是喜闻乐见之下,人们的集体意识深处普遍存在此类人物文化与形象的符号底线和标准,“变格”创新就显得非常难。既要传承传统的文化符号,又要加以“变格”,成就自身的艺术叙事。而此种艺术叙事要成为流行图式,关键在于艺术家千辛万苦得来的造型符号与审美趣味是否与人民大众内心的底线和标准相契合。何军委在艺术界广有声名,在国际国内艺术展览上获奖无数,包括两获齐白石国际艺术节中国画展最高奖,作品被艺术机构、艺术爱好者、资深收藏家广为收藏,说明其艺术图式与叙事得到了民众的肯定和支持。


何军委笔下道释与古装文人的形象塑造,重点强调人物的时代氛围和文化身份,与大众内心深处对传统人物的认知、情操、审美标准相契合。从何军委的创作成果来看,在具体的图绘表达时,他会根据时代审美、文化氛围以及人物自我性格之间寻找共性与个性的平衡,即他营构的人物形象,既要符合历史的文化定位与传统的情感认知,也要体现时代审美思潮对传统形象当代转型改造的需求。事情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何军委在这方面取得成功源于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当代审美的准确把握,用当下的流行语就是文化自信下的艺术自信。何军委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传统文化符号与认知的堆砌,也不是信手而为之,而是经历长时间的酝酿与雕琢的过程。


首先,他敬重人物,创作时会焚香思考特定时代下人物的文化造型与自身行为方式,为此对古代社会的风尚特征与人物代表的文化符号进行全面的认知,化繁复为精炼,选取典型意义。其次,下笔定型时注重人物身份文化暗示的节点,化静为动,画里画外都留下文化符号想象的空间。传统文人画对人物的造型,往往流于概念化。何军委的古装人物,没有机械照搬传统思维,而是追求造型与文化符号传达的有血有肉,强调脸部五官的刻画与体积感,衣纹与身躯流畅而饱满,伟岸之中见个性。观其画,古装人物迎面而来,高士怡然自得、仕女灵动婉约、弥勒憨态可掬,无一不气韵生动、古意盎然。既那么自然,又那么深情。挥毫之间,不仅把传统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把传统文化符号展现在观者面前,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建构了桥梁,让观者直接面对面地与传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浅绛人物


何军委自从走上绘画的道路,业精于勤,没有一般画家的豪言壮语,而是默默地探索自身的艺术之路与笔墨表达的真谛。古往今来,褪去国画家炫目的外衣,不外乎技法、蒙养与创格的三境界。技法在于对笔墨造型技法的全面师习,蒙养就是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笔墨技法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身的笔墨特征。而创格最难,大部分画家一辈子都难以逾越。创格必须前无来者,艺术价值的评价往往在当代难以实现,而是在于后人师习的程度且难以跨越。何军委以画为生,每天勤于笔墨,在寂寞低调之中,开创了适合自身气质秉性与笔墨表达的浅绛人物叙事。


何为浅绛?国画设色技法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或掺少许朱砂类,染山石,树木结构处,再用淡花青类色渲染而成。从艺术史来看,此种技法成熟运用主要在山水画,称为浅绛山水画。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


浅绛山水,亦称“吴装”山水。“吴装”指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唐代吴道子的人物画,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云:“尝观(吴道子)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澹……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吴道子的画作早已失传,如今已经无法领略其淡着色人物的风采,今人体悟浅绛设色法只能从浅绛山水来一睹芳容。从浅绛山水画的发展脉络考察,董源、黄公望等宋元名家只是在技法上做了准备,成为一代风气则要到明代、特别是明中后期吴门画派即文人画派的兴起并成为时代的审美特征。宋元虽然文人画高潮迭起,但直到明代才对文人画标准加以界定。文人审美中的简淡素雅意识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等成为艺术表现的主流,浅绛山水也成为明清文人绘画的标配。


可见,明清以降浅绛法多用于山水画,在人物画中运用浅绛法几乎没有。即使如此,何军委也没有胆怯,通过多年勤奋研究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采众家之长,画古而不泥古,推陈出新,将山水浅绛这一独特的画法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中,画面素雅明快、古意盎然,拓展了中国人物画技法表现的又一空间,在画面表达、审美趣味与笔墨技法领域开了先河。


细校何军委的浅绛人物画,并不是简单地把浅绛山水画的浅绛敷色技法移植到人物画中,而是有自身的独创。国画强调线条表现,特别是人物画中的线条一直是主角,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沿用浅绛山水先水墨勾勒皴染后敷色,在技法上是难以行得通的,如此的浅绛人物很难得到世人的认同。何军委辗转求索,一朝醒悟:国画追求墨分五色,为何不在墨色上作文章呢?他把赭石调入水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摸索,终于对浅绛色有了全面的掌控。从认知而言,他辛勤得来的浅绛色并不违背国人的审美与观照方式,故一经推出,反响强烈。


何军委创作浅绛人物,注重眼为心声,下笔首先从面部眉眼处开始,由眼及眉,再到鼻唇、两颊、耳朵、头发胡须,线条极为简练考究,用笔干脆爽劲。继而是躯干四肢与衣纹,线条随人物动态及衣纹结构起承转合,或长或短、或映或掩、或擦或染,变化丰富而笔不妄下,应形状物,用笔用墨随意而法度严谨,寸楮尺幅中浅绛墨色浓淡干湿,淋漓华滋,犹见其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底。


何军委的浅绛人物,面世之后得到世人追捧,不仅在于技法,更在于画面的文化氛围。这与国画画面追求笔墨意趣,画外文化传达一脉相承。他在画面上常常加以长题,不仅书法行笔用线的选择与画中人物个性文化特征相协调,而且题款的内容指向画中人物的文化内涵,是画面人物文化身份的再次表述。画中人物个性化、书法章法布局拟人化,从而塑造了鲜活的文化“人”。人物画相对要难于山水画,山水画可以互相掩映,不知不觉中转移视觉的焦点,而人物画一下子把人物造型呈现在观众面前,功力蒙养,无所遁形。何军委深知其理,所以对每一幅画面的人物形象的身体语言极为重视,汲萃诸家之长而运以己意,他的心得就是以文化来统一。


何军委的钟馗图广受好评,披阅这类作品,他笔下的钟馗不是世人眼中怒目圆睁、剑拔弩张的流行样式,总体呈现温文尔雅的文人形象。钟馗的拳头没有打出去,剑也没有挥刺,而是紧紧地收于身旁,无形之中把全身的力量集于一点并加以静止从而固定到画面之中,由动入静,由静寓动,把钟馗力量爆发前的一刹那的宁静刻画的惟妙惟肖。


“画家笔墨,不堕蹊径”。故何军委的浅绛人物画,得之于性情,完备于文化。意所未设,笔之为开,扎根传统而不落古人蹊径也。








上一篇:中国国画家--朱偉明

下一篇:何军委/得意传神——当代人物画30家学术邀请观摩展

京ICP备13004896号-1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甲57号 邮编:100011

Powered by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