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正式发行
来源:科技日报 / 发布时间:2023-04-18 / 浏览量:2465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孙瑜)4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获悉,《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已正式发行。据介绍,本次《年报》汇总了2019年北京市16个辖区1387万户籍人口的肿瘤登记数据,详细梳理了全市整体及23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年报》显示,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北京市恶性肿瘤新发例数为58234例,发病率为419.97/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54%,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较为明显;死亡例数为27350例,死亡率为197.24/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1.42%,呈下降趋势。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仍在不断加重,制定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是当务之急。
《年报》显示,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略低于女性,但死亡率则高于女性。男性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体癌。
《年报》还显示,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发病和死亡存在地区差异。北京市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自20至24岁开始上升,于80至84岁达到高峰;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自40至44岁开始上升,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郊区,但死亡率低于郊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日常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行为方式、病菌感染和自身代谢等因素均会影响其发生发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除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会极大降低癌症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为此,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癌症防控措施和癌症筛查惠民工程,居民可咨询居住地所属社区,了解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的相关事项。
上一篇:报告:近些年来中国卫生健康总体稳步向好 陈康亮
下一篇:癌症疫苗研究方兴未艾
热门资讯
- 鞍山灵西社区:打造家门口养老“幸福圈”
- “晚安牛奶”是助眠新宠还是营销噱头?
- 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上线
- 谌贻琴:积极扩大文旅和养老服务消费 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 陆治原为民政部党员干部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器官“年龄”影响寿命,大脑最关键
- 叫停!这项手术不得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 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9万亿元 健康消费扩容升级
-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 民政部:开展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加大老年人消费维权力度
- 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我国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 两部门将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 守正创新 让中医好方变好药
- 小暑:顾护脾胃,静心度夏
- 筑牢健康证这道“防火墙”
- 一场追思会 拳拳念母心
- 健康科普,去伪存真才靠谱
-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 静安养老:引领新模式 覆盖全场景
- 让普惠养老更好融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