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正式发行
来源:科技日报 / 发布时间:2023-04-18 / 浏览量:2143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孙瑜)4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获悉,《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已正式发行。据介绍,本次《年报》汇总了2019年北京市16个辖区1387万户籍人口的肿瘤登记数据,详细梳理了全市整体及23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年报》显示,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北京市恶性肿瘤新发例数为58234例,发病率为419.97/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54%,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较为明显;死亡例数为27350例,死亡率为197.24/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1.42%,呈下降趋势。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仍在不断加重,制定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是当务之急。
《年报》显示,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略低于女性,但死亡率则高于女性。男性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体癌。
《年报》还显示,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发病和死亡存在地区差异。北京市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自20至24岁开始上升,于80至84岁达到高峰;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自40至44岁开始上升,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郊区,但死亡率低于郊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日常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行为方式、病菌感染和自身代谢等因素均会影响其发生发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除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会极大降低癌症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为此,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癌症防控措施和癌症筛查惠民工程,居民可咨询居住地所属社区,了解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的相关事项。
上一篇:报告:近些年来中国卫生健康总体稳步向好 陈康亮
下一篇:癌症疫苗研究方兴未艾
热门资讯
- 9部门联合发文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
- 重庆:开展“银龄行动”主题活动 激励广大老年人投身志愿服务
- 上海:推进老年人需求与文化旅游资源全面对接
- 医保基金即时结算覆盖定点医药机构超24万家
- 习近平抵达金边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 中国共产党中国老龄协会直属机关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 辽宁:老年人申领基本养老津贴“最多跑一次”
- 国家疾控局:水痘、手足口病这样预防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就是癌?
-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
- 西藏:老龄和养老服务事业扎实推进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 直播间“坑老套路”瞄准银发族
- 关爱“银发族” 打造老年友好型消费环境
- 刘振国: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亚洲智慧”
-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衰退新标志物发现
- 健康消费热 首发经济火(市场万花筒)
- 习近平同印度总统穆尔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运动防不住血栓?警惕这三个形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