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医养融合 老有所托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姚雪青 / 发布时间:2019-01-02 / 浏览量:1854
吴大爷今年101岁,过去15年一直以养老院为家。“子女们工作忙,一个人在家比较孤单。这里同龄人多、活动多,生活有人照料,想来试试。”2003年6月,86岁的吴大爷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院评估小组从社工、医疗、康复、膳食、护理五方面进行需求评估后,护理等级确定为自理。一日三餐营养餐,与老伙伴们聊天解闷,在园内休息踱步,吴大爷还参加了书法、阅读、盆栽等兴趣小组。子孙们常来看望,逢年过节回家团聚。从“试试看”到“安心住”,吴大爷感到很充实。
2012年,吴大爷身体机能下降,日常生活需要协助,护理等级变更为介助。又过了3年,他出现遗忘、幻听、幻视等症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护理等级变更为介护,转入实行管理人员、专业护士和护理员三级服务模式的介护(失智)护理区照护。在新的护理区,护理人员重新为吴大爷制定了个案护理计划,信息化管理保证了服务全程留痕;医护人员每天巡诊、查房,进行适宜的药物干预和康复训练,并建立健康档案;专业社工介入开展心理疏导和非药物干预服务;膳食部门提供多种营养配餐,保证老人的营养供给。
老人出现肺部感染,无法自主进食,转入福利院内设机构南京民政康复老年医院临床营养中心。该中心为全省民政系统首创。在对吴大爷肺部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医护人员按营养处方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肠营养支持。“住在医院,日常照料是个难题;住在家里或者敬老院,看病又很麻烦。”医养融合有效解决了这个两难。目前老人正在卧床休养。
南京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2万,占总人口20.85%,其中有20万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成为很多家庭的现实选择。如何通过多元化供给、标准化评估、专业化护理来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让老人住得放心?
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该院探索出“短期有医疗服务实施应急救援,中期有康复服务恢复身体机能,长期有护理服务延展生命质量,中间有社工服务丰富休养生活、科学膳食供应保障”的“五位一体”服务体系。目前入住休养人员1191人。
据介绍,该院现为全国、江苏省、南京市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目前正在起草《养老机构入住评估服务规范》和《养老机构失智老人照护服务标准》,计划明年在全省发布。作为民政部、江苏省、南京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该福利院还以民政部常娟技能大师工作室为纽带,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为养老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机构养老经验,也带动了居家服务的提升。该院还在周边社区开设了两个AAA级“建康福苑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根据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为社区老人提供全方位养老服务。
责任编辑:杨勇
上一篇:太原:65周岁以上老人将免普通门诊挂号费
下一篇:上海百余名老年游客投诉在旅行社遭遇未出团、团款被拖欠等情况
热门资讯
- 上海推出老年专版健康码:工信部要求微信支付宝等适老化改造
- 让老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 为什么中老年人更热衷投资?答案很简单!
- 上海试点数字人民币,帮助中老年人解决支付难题
- 多地暖心助力 春节非必要不返乡
- 未来5年,多地将发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 2月1日起施行!临沂这些人,每人每月最高补贴200元
- 总书记的一周(1月4日—1月9日)
- 学习网评: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原地过年或许是最好的关爱
- 2021年怎样迈好第一步?权威访谈带你看
- 最强寒潮来袭!你的城市降温了吗?来碗暖汤驱驱寒
- 缅怀!今天,周恩来总理逝世45周年
- 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等
- 天气很冷 有你们真暖
- 练兵备战再出发——2021年全军部队新年开训大扫描
- 以愚公精神呵护母亲河
- 联播+丨开局“十四五” 牢记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的谆谆嘱托
- 社会组织助力“健康中国”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