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坑老”“骗老” 就该从重处罚
/ 发布时间:2019-10-28 / 浏览量:2426
老年人大多热衷于养生保健,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老年人成了保健品骗局上的鱼肉。不少老人深陷骗局,买保健品被坑几万元、几十万元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很多子女都不解,平时舍不得掏钱吃穿的老人,为何会掏光老底去购买保健品?其实,骗子的手法万变不离其宗,而且满满都是套路,大多是针对老人容易轻信对方、脸皮薄、滥发善心等弱点,送小礼品,免费试用,免费旅游,不时上门看望打亲情牌,套路虽旧却百试不爽。
近年来,因为极端案例的增多,虽然相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却查而不绝,禁而不止。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保健品大多只是没效果,不会把人吃出问题来。就算因为包装、虚假广告等问题受到查处,也很快就能卷土重来。而老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受骗后大多只能吃哑巴亏,很难保护自己。更何况,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的老人明知保健品吃了没用,只是希望有人能多上门陪陪自己,“心甘情愿”受骗。
要减少“坑老”“骗老”事件的发生,从子女的角度来说,多花时间陪伴老人,多提醒老人不要上当受骗,当然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是,对于骗子来说,保健品的暴利会让他们铤而走险,骗术层出不穷,让老人们防不胜防。而从监管入手,主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把“坑老”“骗老”者罚得肉痛,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大大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从源头上掐断“坑老”“骗老”的利益链。同时,通过重罚,让全社会都更重视这个问题,就如同酒驾入刑让酒后不开车成为社会共识一样,让“坑老”“骗老”者成为过街老鼠,让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上一篇:让老年人远离网络谣言
下一篇:“以房养老”丢房产 北京一老人起诉欲讨回
热门资讯
- “十五五”养老服务如何升级?居家养老银发经济成市民建言焦点
- 重庆召开民政养老服务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重点介绍全市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公费培养试点项目
- 关于印发《辽宁省促进银发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 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让公众防护更精准
- 规范老年培训实现老有所学
- 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上线
- 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的通知
- 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陆治原在《机关党建研究》发表署名文章:驰而不息深化纪律建设 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 关爱颈椎,守护“生命之桥”(名医讲堂)
- 夏季也可泡泡脚(中医养生)
- 让长护险照护安稳晚年(无影灯)
- 人社部: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要缴纳3%个人所得税
- 关于遏制养老机构重特大火灾事故,国家消防救援局征求意见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将发布
- 聚焦“老年旅游与康养技术”,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出版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将于6月21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发布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即将发布
- 聚焦“老年旅游与康养技术”,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出版
- 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一瞥
- 日行百分钟,慢性腰痛风险降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