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收藏万件老物件 讲述四代人的生活点滴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杨飞 / 发布时间:2018-12-10 / 浏览量:2484
新闻视频:点击链接观看
http://video.chinanews.com/flv/2018/12/06/400/105517_web.mp4
【解说】从木制落地式相机到数码照相机、从油灯到节能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在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一处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家庭博物馆内,今年71岁的崔兆森用20余年时间,将近一万五千件承载着四代济南人记忆的老物件搬进家庭博物馆。别看这些藏品都是寻常老百姓家的老物件,它们身上却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社会变迁。
【解说】记者在这间家庭博物馆内看到,八仙桌、缝纫机、电影机、凤凰牌自行车,以及各种粮油票、物资票等年代感十足的老物件应有尽有。崔兆森告诉记者,他萌生出收藏这些老物件的想法还得从1994年说起。
【同期】收藏爱好者 崔兆森
我是在1994年10月份,整理这些搬家物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大众电影杂志,我就萌生了一个能不能把这些大众电影杂志搜集齐了,多搜集一些。从那以后开始走上了漫漫的收藏之路。这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一次次的搬家,不再把搬家物丢失、送人,我就把它都留下来,就成了一个完整收藏的一些东西。
【解说】从开始收集大众电影杂志到如今的上万件藏品,崔兆森用一件件承载着年代记忆的老物件,记录下半个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在他的收藏品中有一组非常引人瞩目的照片,分别是崔兆森在1958年、1986年和2013年拍摄的,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从老式木质相机到手机数码相机,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发展。崔兆森说,除相机的发展之路外,通讯方式的变化才真正的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同期】收藏爱好者 崔兆森
我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所有人给我来的信,我都把它收藏起来了,每年一本,钉的这么厚,到了90年代,因为有了电话,信钉不起来了,没人写信了。我这套通信工具也是从最初的写信到家庭的固定电话,以及到一代代的大哥大、手机,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科技发展的过程。
【解说】在崔兆森的藏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父母的遗物,每当打理这些藏品的时候不免睹物思人。崔兆森感叹道,年轻时他憧憬未来,中年面对现实,老年开始怀旧。
【同期】收藏爱好者 崔兆森
每天都要拿出好多时间来,打理整理博物馆的一些藏品,在整理这些藏品的时候,看到了父亲和母亲,尤其是我母亲用过的一些针线笸箩,缝补袜子的袜板这些老物件,心里就进一步的体会到父母培育我们这一代的不容易。心里非常感慨,确实感受到过去生活的艰辛,更体会到今天生活的幸福。
【解说】目前,这所博物馆由崔兆森和他77岁的哥哥打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他下一步打算把博物馆捐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这近半个世纪的变化。
上一篇:养老院女青年开起漫画展:起初只是为了照顾父亲
下一篇:湖北秭归一村医徒步行医47载 每年磨坏5双鞋
热门资讯
- 上海推出老年专版健康码:工信部要求微信支付宝等适老化改造
- 让老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 为什么中老年人更热衷投资?答案很简单!
- 上海试点数字人民币,帮助中老年人解决支付难题
- 多地暖心助力 春节非必要不返乡
- 未来5年,多地将发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 2月1日起施行!临沂这些人,每人每月最高补贴200元
- 总书记的一周(1月4日—1月9日)
- 学习网评: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原地过年或许是最好的关爱
- 2021年怎样迈好第一步?权威访谈带你看
- 最强寒潮来袭!你的城市降温了吗?来碗暖汤驱驱寒
- 缅怀!今天,周恩来总理逝世45周年
- 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等
- 天气很冷 有你们真暖
- 练兵备战再出发——2021年全军部队新年开训大扫描
- 以愚公精神呵护母亲河
- 联播+丨开局“十四五” 牢记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的谆谆嘱托
- 社会组织助力“健康中国”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