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疗降费与提升诊疗质量同步惠及患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发布时间:2024-12-09 / 浏览量:170
最近一段时间,与医保有关的新闻很多。几前天,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工作启动,在9个省份的31个统筹区,个人账户里的钱不仅能给省内的亲属使用,也能给省外的亲属使用。此外,还有一项与就医息息相关的改革也在推进之中,国家医保局陆续公布了17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这项改革怎样能给患者带来实惠呢?
这一系列举措的直接目的就是再次大幅度降低看病费用负担。比如,跨省务工人员的医保个人账户多有“余钱”,在家亲人则余额不足,过去亲人在家看病因“余钱”不能用而加重费用负担,实现跨省共济后,这道难题得以化解。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再出“硬招”,互认有望成为常态,检查检验费用有望显著降低。价格立项指南重点针对“又贵又常用”项目,抓住了医疗价格居高的“牛鼻子”。这些举措的降费效果都值得期待。
但要看到,在降费的同时还要提升诊疗质量。医保谈判“灵魂砍价”,要强调降价不降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确保质量达到互认的标准;口腔种植出现“跳水价”则要防范“单价下降数量补”、甚至出现好牙被拔等现象。医疗质量关乎生命与健康,没有一寸让步的空间。因此,在推进降费举措的同时尤其要防止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其实,降低医疗费用与提升诊疗质量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还能相互促进。比如,收费合并同类项,虽然费用负担明显减少,但真正发挥作用的项目可以获得更多资金,提升质量就有了资金保障。与检查和耗材收费高相对应的是医疗技术操作与护理服务收费太低,降低畸高的费用才能做到“腾笼换鸟”,不仅医疗技术与护理服务可以获得应有回报,还有空间增设“上门服务费”“家庭病床建床费”“安宁疗护”等项目;“亲情陪产”服务这个项目的增设,让医疗更富有人情味。通过价格调整,收费的“笼子”虽然缩小,却能容得下更多的优质服务。
看病省钱的“算盘”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除了顺应社会老龄化增设的服务项目之外,多个智能化、信息化医疗项目被列入,是新的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的另一个主要看点,尤其是AI辅助诊断、检查检验结果上传“云端”等智能与信息技术在医疗方面的运用,在提升诊疗质量和就医便捷程度的同时,其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同样不容低估。
看病省钱的“算盘”需要精打细算,落实医疗降费举措不能以降费为唯一目的,提升诊疗质量、改善就医体验、提升看病的便捷度等,是所有医改举措共同追求的目标。唯有把准“提质降费”这个前提,才能让患者承受更小的费用负担、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再次全方位提高医保福利,改善医疗民生。
上一篇:适量吃黑巧克力 或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下一篇:把居家适老化改造好事办好
热门资讯
- 上海:持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7.6万张
- 浙江:1月22日起施行!增进老年人福祉,出台实施意见
- 以高质量康养托举最美“夕阳红”
-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
- 《柳叶刀》子刊发布报告提出肥胖新标准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
- 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计划今年发布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 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管理暨2025年工作部署视频会议
- 2024年全国老年志愿服务暨“银龄行动”十大新闻
- 山西:幸福工程让老人生活更便利
- 北京:五方面发力 持续提升“老老人”服务保障水平
- 视网膜血管“指纹”可预测中风风险
- 老年人冬季开窗通风有讲究
- 北京专家云上会诊新疆罕见病小患者 架起“千里眼” 看病“面对面”
- 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撑起“幸福伞”
- 习近平同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就中摩建交30周年互致贺电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出版发行
- 2025北京两会|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会,委员建言养老助老问题
- 北京市政协委员卢长林:良性资本有利于支撑居家养老健康发展
- 四川成都:客运段“银发服务队”正式组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