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如此高温,为何还能滋生细菌
来源:科技日报 / 发布时间:2024-12-05 / 浏览量:535
国外研究人员在微波炉中发现了多种耐极端环境的细菌,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微生物学前沿》上。
对此,有网友称,没想到经常处在高温环境中的微波炉竟是“细菌窝”。那么,为什么这些细菌可以在高温环境下生存?怎么对微波炉进行彻底清洁?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微波炉并非无菌净土
微波炉是一种通过制造微波来加热食物的电器。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利用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换成微波。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窦洁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作为高频电磁波,这些微波本身并不产生热量,但当微波穿透食物时,食物内的水分子等极性分子会吸收能量并快速振荡,与邻近分子产生摩擦,导致食物整体温度升高。
微波炉产生的微波在穿过食物时,也会穿透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细菌的细胞液对微波的吸收能力较强。”窦洁说,在微波的作用下,细菌中的极性分子会产生大量热能,导致菌体在短时间内失去活性或裂解死亡。同时,高频电场还能改变细菌的膜电位和极性分子结构,导致其体内蛋白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变异,使细菌丧失活性或死亡。
“从理论上来说,微波炉具有杀死食物中细菌的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加热温度和时间有限,微波炉不可能把所有细菌都杀灭,所以它并非完全无菌的净土。”窦洁说。
除此之外,不同细菌对热和辐射的耐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某些嗜热菌,不仅可以在高温环境中存活,还能够在高温下繁殖。”窦洁介绍,这些嗜热菌的细胞膜富含长脂肪链,可以在高温下形成液晶状态以保护自身。
相关研究证实,许多细菌能够在微波炉中存活。有研究者对不同用途的微波炉进行了样本采集与检测,发现微波炉内主要存在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出现在人类皮肤及接触的物体表面。除此之外,还有研究显示,微波炉内存在克雷伯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食源性致病菌。
“微波炉中检测出的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等细菌都对高温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这是它们能够在微波炉中存活的重要原因。”窦洁进一步说,尤其是芽孢杆菌属,不仅能够在80摄氏度下存活,还可以在干燥环境中形成耐受性强的孢子,展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性。
要科学使用、定期清洁维护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这些细菌能在高温中侥幸存活,但这不意味着它们能够感染人体并引发疾病。”窦洁说,事实上,大部分耐极端环境的细菌只能在高温等极端环境下生存,人体环境相对温和,它们反而难以在其中存活,因此它们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公众无需过度担忧。
窦洁提醒,尽管这些“菌小强”不致病,但公众仍需科学使用、定期清洁微波炉,以防止食源性致病菌滋生。
在使用微波炉时,选择合适的加热时长至关重要。“加热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食物受热不均,增加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残留的风险。”窦洁介绍,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就是由于食物未充分加热引起的。
同时,在选择微波炉上,窦洁建议优先考虑购买带有转盘的微波炉,因为食物旋转能够使其在磁场中均匀受热,从而更有效地杀灭细菌。
除此之外,日常清洁维护不容忽视。“建议先把洗洁精打出泡沫,再用海绵蘸取擦拭微波炉内壁,之后擦干,确保没有洗洁精和水分残留,以防止细菌滋生。”窦洁说,每次加热食物后,应擦净食物残渣和残汁,以免滋生细菌。(记者 宗诗涵)
上一篇:“这5毛钱不能多收”
下一篇:含绒量就是绒子含量,羽绒服越厚重越保暖,羽绒服最适合干洗…… 别被这些羽绒服传言误导
热门资讯
- 陆治原为民政部党员干部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器官“年龄”影响寿命,大脑最关键
- 叫停!这项手术不得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 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9万亿元 健康消费扩容升级
-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 民政部:开展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加大老年人消费维权力度
- 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我国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 两部门将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 守正创新 让中医好方变好药
- 小暑:顾护脾胃,静心度夏
- 筑牢健康证这道“防火墙”
- 一场追思会 拳拳念母心
- 健康科普,去伪存真才靠谱
-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 静安养老:引领新模式 覆盖全场景
- 让普惠养老更好融入社区
- 银龄触网不迷航,社区筑起“防火墙”
- 严查欺诈骗保!国家医保局公布八起典型案例
- “十五五”养老服务如何升级?居家养老银发经济成市民建言焦点
- 重庆召开民政养老服务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重点介绍全市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公费培养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