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发布时间:2024-09-13 / 浏览量:479
本报北京9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7%提高到2023年的29.7%。”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和积极进展。
首先,个人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开展健康知识的传播,面对老龄化、少子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会公众养成健康、有利的行为生活方式,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其次,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健康中国各项行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现已建立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从2023年年底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共同发文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至今年8月底,90.9%的县已实现了县级医院派驻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全覆盖。
雷海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还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如中小学生中的“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等,中老年人“三高”等,开展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积极传播健康知识。针对广大就业人群,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职业病专项治理工作。2023年,全国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数比2018年下降48.6%。同时,经过妇幼卫生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23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6.2‰,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
第三,环境和重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控制。近年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污染治理,公众生活环境品质得到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强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诊早治,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从2018年的17.36%下降到2023年的15%。
此外,在科技和教育方面,雷海潮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年底,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全球占比达20%以上,跃居全球第二位,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这些年以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和生命监测、抢救设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从跟跑走向并跑甚至领跑,达到国际领先或者先进水平。每年的医学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工作人员总数达1523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达1248万人。截至去年年底,免费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达8万多人。
上一篇:加快完善老年用品和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体验·民生一线观察 关注适老化(下))
下一篇:中医药玩起跨界 年轻人爱上养生
热门资讯
- 9部门联合发文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
- 重庆:开展“银龄行动”主题活动 激励广大老年人投身志愿服务
- 上海:推进老年人需求与文化旅游资源全面对接
- 医保基金即时结算覆盖定点医药机构超24万家
- 习近平抵达金边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 中国共产党中国老龄协会直属机关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 辽宁:老年人申领基本养老津贴“最多跑一次”
- 国家疾控局:水痘、手足口病这样预防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就是癌?
-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
- 西藏:老龄和养老服务事业扎实推进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 直播间“坑老套路”瞄准银发族
- 关爱“银发族” 打造老年友好型消费环境
- 刘振国: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亚洲智慧”
-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衰退新标志物发现
- 健康消费热 首发经济火(市场万花筒)
- 习近平同印度总统穆尔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运动防不住血栓?警惕这三个形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