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高温高湿,饮食不宜贪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发布时间:2024-08-06 / 浏览量:478
暑期温度高、湿度大,人们正常的饮食习惯有可能被打乱,从而出现健康问题。在此期间如何科学饮食?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暑期炎热,消暑别贪食冷饮。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健康人群喝少量适度的冷饮和科学正确地使用空调,有利于快速消除暑热。但在伏天贪食冷饮,比如冰水、冰块以及冰镇水果、饮料等,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异常,出现积滞、积食、腹痛、腹泻甚至发烧的情况。儿童、孕妇、老人和各种慢性病人群,贪食冷饮,容易诱使疾病急性发作。
伏天出汗多,补水非常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认为,大量出汗,体内的水分丢失增加,同时还会带走盐分,需及时补充。要注意补水的时间和补水的量,不能等口渴了再去喝水。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要进行适当补充。补水不能一次喝太多,要少量多次。如果在大量出汗之后,一次性大量喝水,可能会引起低血钠。另外,要选择合适的补水产品和补水方式。白开水、淡茶水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活动时间比较长,消耗能量比较大,建议补充含糖量3%到8%的电解质饮料。
另外,刘兆平不建议通过喝一些含酒精或者含咖啡因比较高的饮料来补水。因为在高强度的运动后,喝含有酒精的软饮料,会引起胃部不适,增加排尿,可能会增加运动后脱水的风险;喝咖啡因含量较高的饮料,可能会增加运动之后的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引起身体不适。
暑期熬夜喝酒、吃烧烤容易伤肝。天气炎热,晚上吃烤串、小龙虾,喝啤酒,是不少人的消暑选择。中日友好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杨志英说,暑期也是肝脏问题的高发期。夜晚高温,睡眠不好本身会影响肝脏修复。过度饮酒也会损伤肝脏。肉串的油脂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肝脏负担,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牛、羊、小龙虾等动物是肝脏寄生虫的常见宿主,建议把这类食物烤熟、煮熟再吃,减少寄生虫感染风险。
暑期高温高湿,食物容易滋生细菌、霉菌,如何避免食物中毒?刘兆平说,要选用新鲜的食材,清洗之后及时加工,尽量做到即买即做、即做即食,加工的时候做到烧熟煮透。对于一些没有用完的食材或剩饭菜,及时放到冰箱里冷藏和冷冻,同时保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医。
暑期,水果纷纷上市,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立新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两餐之间吃水果,因为在餐前或餐后马上吃水果容易导致血糖持续升高;选择吃一些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比如苹果、猕猴桃、樱桃等;吃水果要注意量,吃太多容易导致血糖大幅升高,同时可以吃一些含纤维素高的食物,避免水果里的糖分被迅速吸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6日 14 版)
上一篇:多地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下一篇:央行多措并举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消费信贷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大
热门资讯
- 9部门联合发文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
- 重庆:开展“银龄行动”主题活动 激励广大老年人投身志愿服务
- 上海:推进老年人需求与文化旅游资源全面对接
- 医保基金即时结算覆盖定点医药机构超24万家
- 习近平抵达金边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 中国共产党中国老龄协会直属机关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 辽宁:老年人申领基本养老津贴“最多跑一次”
- 国家疾控局:水痘、手足口病这样预防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就是癌?
-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
- 西藏:老龄和养老服务事业扎实推进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 直播间“坑老套路”瞄准银发族
- 关爱“银发族” 打造老年友好型消费环境
- 刘振国: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亚洲智慧”
-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衰退新标志物发现
- 健康消费热 首发经济火(市场万花筒)
- 习近平同印度总统穆尔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运动防不住血栓?警惕这三个形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