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公共场所急救体系运行有效(民生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发布时间:2024-04-15 / 浏览量:542
确保公共场所急救体系有效运行,为人民生命健康筑起安全屏障
公共场所有人突发疾病怎么办?运行有效的急救体系对于保障生命安全十分关键。
以重庆铁路客运站为例,各个站点都已在显著位置安装急救设备,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使用培训,确保熟知设备操作流程。此外,各客运站每年会安排职工参加国铁集团铁路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系统学习应急救护技巧。
这些准备工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应对处置打下基础。车站、体育馆、学校、景点等公共场所人流密集,一旦有人突发疾病或者因事故受伤,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科学有效救护,很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健康损失甚至失去生命。客观来说,也不是每个遭遇意外的人都能及时遇到医护人员,这就需要公共场所建立急救机制,抓住救人的黄金时间,再快速与医疗机构联系,开辟绿色转运通道,为挽救生命抢出机会。
即刻响应,争分夺秒。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现场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行动有序。只有及时反应和有效协作,才能为病患争取宝贵时间。整个救治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停滞、缺漏,后果都会不堪设想。完整、严谨的公共场所急救机制,可以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合理配合,方法得当。快速反应离不开平时的培训和演练,这能为工作人员的救援行动提供必要的技能,也会增强他们救人的信心。很多时候,遇到紧急情况,周围人即便很想施以援手,可限于技能缺乏,又不会操作急救设备,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干着急。因此,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体系,除了加强硬件建设,配齐设备和药品,也要将急救培训常态化,为救助他人打牢知识和技能基础。
建设一个完善的公共场所急救体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比如,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急救培训;可将急救知识和技能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中,让急救培训成为“必修课”……
急救关系生命安全,加强急救能力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确保公共场所急救体系运行有效,在突发疾病和意外事故中做到分秒必争,才能为人民生命健康筑起安全屏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5日 13 版)
上一篇:中医药养生受年轻人“追捧” 专家建议根据自身体质选择
下一篇:花粉季如何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
热门资讯
- 旅居养老:享受老有所乐的“慢时光”
- 让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多彩
- 当急救科普开到夜市
- 社区养老与托育的双赢探索—— “共享奶奶”与孩童的“朝夕相伴”
- 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中亚机制做优做强
- 建好智慧养老的软硬件
- 上海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智感产品+数字终端”全景守护银发人群
- 青海: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事迹学习宣传工作
-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 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近两年来 建设改造养老托育等服务设施2000余个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
- 国新办发布会:4方面10条政策举措 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
- “门铃计划”温情呵护社区老人
- 乐意为快乐买单,银发族“潮”着呢!
- 警惕高考季涉考诈骗陷阱
- 更好培育老年文化消费新风尚
- 12款天然饮料 助你喝走坏胆固醇
- 这五种常见食物 竟是天然降压药
- 夏季开空调需警惕军团菌肺炎
- 市场监管对企发布64项服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