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模式开启 怕冷的心血管护起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发布时间:2023-11-24 / 浏览量:566
速冻型寒潮来袭,气温骤降10℃让北京“一键入冬”。环境温度不仅仅会让我们觉得冷,还和我们的健康直接相关,尤其是“怕冷”的心血管。今天,就跟随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所的专家,一起学习护心护血管的方法。
心血管为啥这么怕冷?
环境温度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体温调节的控制下,我们的体温总是基本恒定的。大约在25℃时,我们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而较大幅度的气温下降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冷空气活动会明显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加重甚至死亡风险。
天气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心、脑负荷加重,动脉粥样斑块易于破裂,冠状动脉易痉挛,从而诱发心血管事件。低温还会促使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还容易导致脑出血。
以心肌梗死为例,有研究发现,冬季平均气温每降低1℃,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将增加2.2%。
防寒你做到位了吗?
在寒冷的冬季,如何护心护血管呢?抵御寒流的袭击,最直接的就是做好保暖工作。在外出时及时添加衣物,必要时应适当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要注意。
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如必须外出,一定要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袜,脚部保暖尤为重要,鞋袜的尺码适当宽松一点,不要影响到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
戴上口罩和帽子,尤其不要让脖颈暴露在外,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身体活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天气寒冷时,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去晨练。如想外出活动,最好选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时以前的时间段,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
活动方式也不要选择跑步、打球等活动量过大的项目。可以选择散步,或打太极拳。在室内时,也可以做一些力量练习,如弹力带。还可进行柔韧性和平衡性的练习。
心血管喜欢你做啥?
冬季养护心血管,不仅需要我们注意防寒保暖、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不懈怠 可适量吃一些能增强机体抵抗寒冷的富含蛋白质及高热量的食物,但一定要注意均衡饮食。冬季仍然要按照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来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要注意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
避免情绪激动 突然的情绪激动也会威胁心血管健康。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抽烟,不饮酒。
控制好“三高” 慢性疾病患者,应坚持遵医嘱服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文/本报记者 李洁
上一篇:关注呼吸道疾病预防两大“重点”
下一篇:嘴唇干裂、起皮儿? 不能舔!
热门资讯
- 上海:持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7.6万张
- 浙江:1月22日起施行!增进老年人福祉,出台实施意见
- 以高质量康养托举最美“夕阳红”
-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
- 《柳叶刀》子刊发布报告提出肥胖新标准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
- 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计划今年发布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 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管理暨2025年工作部署视频会议
- 2024年全国老年志愿服务暨“银龄行动”十大新闻
- 山西:幸福工程让老人生活更便利
- 北京:五方面发力 持续提升“老老人”服务保障水平
- 视网膜血管“指纹”可预测中风风险
- 老年人冬季开窗通风有讲究
- 北京专家云上会诊新疆罕见病小患者 架起“千里眼” 看病“面对面”
- 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撑起“幸福伞”
- 习近平同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就中摩建交30周年互致贺电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出版发行
- 2025北京两会|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会,委员建言养老助老问题
- 北京市政协委员卢长林:良性资本有利于支撑居家养老健康发展
- 四川成都:客运段“银发服务队”正式组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