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医院同款”雾化器犯了哪些禁忌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发布时间:2023-11-20 / 浏览量:51
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多地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部分家长为了方便,选择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电商平台家用雾化器销量猛涨,有的店家近一个月卖出2万多台。为了吸引家长购买,“医院同款”成为不少商家销售家用雾化器的重要卖点。然而所谓的“医院同款”只是噱头,售价悬殊的雾化器技术参数差别很大,并非所有雾化器都能真正起到雾化治疗作用。
在不少人看来,购买“医院同款”雾化器是聪明之举。当前很多医院的呼吸内科、儿科等门诊一号难求,大量患者扎堆,看病不仅需要长时间排队,而且还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此外,做雾化治疗的患儿更是排长队,家长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既省事又省钱,因此认为,与其到医院里受罪,不如购买相同的雾化设备在家自疗。
但要看到,医院购买医用雾化器等医疗设备,要遵循一套严格的程序,尤其是设备的各种参数要达标,要定期保养与调试。监管部门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盯得很紧,医院内部也有质控部门,并实施日常质量监控,这些都成为医用雾化器的质量保证。但网上销售的家用雾化器大多没有这方面的约束,商家的一句“医院同款”可信度需要打一个问号,两类产品即使看上去相似,但看不到的地方则可能大不相同。所谓的“医院同款”并不靠谱,一定程度上说,这主要是一个营销噱头罢了。
退一步讲,即使雾化器可以做到同款,但诊疗思路无法做到“同款”。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雾化治疗,有没有雾化禁忌症,雾化药方和时长如何确定,雾化过程中要防范哪些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应对等,医生都得经过认真考虑,并且根据不同的患者,确定不同的方案。治病忌讳不分青红皂白地搞“一刀切”,在家雾化治疗未经医生诊疗,无论是雾化方法还是所使用的药物,都可能极不适合病情需要。
由此看来,购买“医院同款”雾化器帮助孩子在家自疗,风险不容低估。如果雾化方式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比如,上呼吸道致病微生物,可能经不当的雾化治疗而进入下呼吸道。雾化设备消毒不严格或多人共用,还可能导致交叉感染。雾化及所用的药物也存在禁忌症,比如,呼吸系统结核患者雾化吸入激素类药物就犯了医疗的大忌,极可能加剧患者的病情。
家用和生活类产品追求“医院同款”,已成为当下的一种风潮,其中只求形式上的相同,看不到或无视内容上的不同,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医用敷料、医用氧气袋等很多医用产品,都曾被开发出“同款”家用产品,甚至连呼吸机、外科矫正器材等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医疗产品,也出现家用“同款”产品。“医院同款”家用雾化器,不过是这类现象的一种表现而已,商家打着“同款”的幌子赚钱,但公众应该看到两种的“不同”,不能盲目跟风。
上一篇:医学科普面临“四不”挑战
下一篇:昼夜温差超10℃“看天穿衣”防感冒
热门资讯
- 让“养生”宝地变成“养老”福地
- 京蒙加强医疗协作 助力老百姓在家门口便捷就医
- 西藏:健全养老服务 守护“夕阳红”
- 别卷了 有的时候胖真的不怪你 这是不是你的减肥现状
- 青春期后为何生长趋于停止
- 长期便秘 警惕“糊涂”风险
- 人类基因簇新序列发现 有助研究转录调控、进化和设计癌症靶向药
- 呼吸道感染患儿如何就诊 ——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热点问题解读之六
- 新华网评:这句表达掷地有声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事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在吉林通化开幕
- 咖啡渣或可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
- 细菌能储存记忆并将其代代相传
- 统筹医疗资源 方便群众就医
- 国家卫健委: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
- 被心梗“盯上”的年轻人应引起重视
- 如何看待呼吸道疾病“叠加感染”?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权威专家解答热点话题
- 我国已发布156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9批集采共覆盖374种药品 挤压药价“水分”更多惠及百姓
- 嘴唇干裂、起皮儿? 不能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