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就新冠二次感染话题进行回应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发布时间:2023-06-01 / 浏览量:579
近期,多地又出现了散发新冠疫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是二次感染。出现群众俗称的“二阳”该如何处置?脆弱人群如何做好防护?是否需要再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从临床观察来看,二次感染出现肺炎和重症比例非常低,感染者以年轻人为主,症状比较轻,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对症治疗就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说,二次感染症状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轻:第一次感染的人症状与去年冬天感染的人症状类似,症状相对重一些,如体温会超过38.5摄氏度、呼吸道症状较重,而二次感染的人体温一般不超过38摄氏度。这是因为去年冬天感染过的人,体内还有一定的抗体,且细胞免疫的记忆存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发烧、嗓子疼、流鼻涕等症状不一定是由新冠引起,也有可能是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症状。”童朝晖建议,出现这些症状的人群,家里有抗原,可以自己检测;如果没有,最好到医院发热门诊看医生,由医生来甄别。如果不发烧,上呼吸道症状轻微,可以吃点药对症处理。
高龄老人、基础疾病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都是重症高风险人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说,重症高风险人群中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加强针的,要继续接种疫苗,哪怕是去年底感染过,还是要再接种疫苗以加强免疫,进一步降低重症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对辖区内高风险人群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进行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后,要早期治疗:一是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同时也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二是患者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情况,一定要进行氧疗,无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还是到医院,早期氧疗都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延缓疾病进展。
“普通人群感染了新冠,如果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王贵强说,目前从临床数据来看,抗病毒药物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上效果明确。目前,我国抗病毒药物的可及性很好,已有6种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
老人、儿童、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力比较低下,属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脆弱人群。童朝晖建议,脆弱人群中还没有接种疫苗的或没有打加强针的,可以接种疫苗。此外,在日常活动中,尽量少去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平时室内多开窗通风,勤洗手、戴口罩。
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是否会出现后遗症?童朝晖分析,一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乏力、失眠、焦虑等症状,只是新冠后症状,不是后遗症,时间久了能恢复,不会影响工作生活。
很多人担心,接种完新冠病毒疫苗时间长了体内免疫力会消失。童朝晖分析,人体主要有两种免疫机制:一种是体液免疫,比如打疫苗或感染新冠病毒,体内会产生抗体,称为保护性抗体;另一种是细胞免疫,就是T细胞或B细胞在体内调节的免疫。人体中抗体消失后,细胞免疫同样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打了疫苗或得了新冠,体内细胞免疫有免疫记忆,即便是抗体消失和滴度下降,同样有保护作用。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1日 13 版)
上一篇:公安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打击防范证券犯罪工作
下一篇:国家卫健委28项措施提升医疗质量
热门资讯
- 海口市老龄工作事务中心与广东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 战略合作一-共同打造“银龄幸福卡"服务体系
- 三伏天晒背靠谱吗?
- 习近平主席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引发与会嘉宾热烈反响
- 鞍山灵西社区:打造家门口养老“幸福圈”
- “晚安牛奶”是助眠新宠还是营销噱头?
- 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上线
- 谌贻琴:积极扩大文旅和养老服务消费 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 陆治原为民政部党员干部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器官“年龄”影响寿命,大脑最关键
- 叫停!这项手术不得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 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9万亿元 健康消费扩容升级
-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 民政部:开展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加大老年人消费维权力度
- 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我国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 两部门将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 守正创新 让中医好方变好药
- 小暑:顾护脾胃,静心度夏
- 筑牢健康证这道“防火墙”
- 一场追思会 拳拳念母心
- 健康科普,去伪存真才靠谱